人造灵感:机器的诗情与画意
已有人阅读此文 - -
,刘慈欣在短篇小说《诗云》中提出过一个用计算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宏大构想。在书中,宇宙被一个拥有超级技术的文明所支配,一个地球人向这个文明提出挑战,声称他
们永远无法用技术超越人类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技术文明的对策是:通过机器生成的方法,
把所有可能的诗歌都“创作”并储存下来(小说的想象限定在字数有限的律诗范围内,因此是一个有限的集合):,“终极吟诗”反映的是用
计算机模拟人类创意工作的基本思想:通过对创意材料不断进行排列重组,尽可能罗列出新的创意组合,再从这些组合中筛选出有用的创意。,《诗云》发表于2003年,彼时刘慈欣大概没能预见到,仅仅在10多年后,深度学习技术驱动的人工智能就已经可以高效地创作出足以通过“图灵测试”的诗歌作品。,,《机器写诗综述》, 萧瑟, 知乎,上面这组例子来自王哲等人2016年发表的论文《Chinese Poetry Generation with Planning based Neural Network》,右边的诗出自宋代诗人葛绍体,左边则通过神经算法自动生成。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难以分辨。,创意和创意工作是两回事:创意的来源可能是神来之笔、灵机一动,但就像任何工作一样,创意工作的主要成分也是不断重复的流程——
只要是重复进行的工作,就有可能让机器代劳。,孙正义在年轻时曾经使用一种“随意组合”的方法探索新的发明:他把想到的词语写在不同的卡片上,然后任意抽出三张组合起来:比如,”苹果”、”半导体音声合成器”和”表”组合产生了“带音乐的苹果形闹钟”。,接下来,孙正义试着用计算机更高效地进行排列组合和筛选,他把自己的300多张卡片全部输入计算机,用计算机生成千百种组合,然后通过处理,把这些组合按”创意分数“高低进行筛选——这也许让
孙正义成为了世界上最早使用计算机辅助进行创意工作的人之一。,刘慈欣本人也写过一个基于随机排列组合(Word Salad)的自动写诗程序,也许这和他创作《诗云》的动机有直接关系。从这种简单原始的方法到现代的深度学习,机器生成诗歌的效率和水平有了极大的发展。但在根本上说,还是
基于“组合-罗列-评估-筛选”的根本思想,利用计算机高效地重复这个“创意”流程。 ,,2016年,中国人用神经网络生成的诗歌通过了“诗歌图灵测试”。IBM的人工智能“Watson”在分析了100部恐怖电影预告片之后,为20世纪福克斯的电影《摩根》剪辑了一则预告片。麦肯日本在代号“AI-CD ß”的机器创意总监的指导下,摄制了一条视频广告。Google用神经算法模拟梵高的画作,在一次慈善拍卖上获得了8000美元的收入……在AlphaGO耀眼的胜利之下,这些成就被许多人忽视了,但这些碎片可以拼贴出这样一副画面:
计算机正开始在越来越多的创意、艺术工作中替代人类的角色。,LOGOJOY是一项利用人工智能进行LOGO设计的服务。观察它的工作流程能让我们更容易理解机器是如何替代人类的右脑的。,开始生成LOGO创意之前,网站会要求你选择符合你口味的LOGO示例、调色盘和小图标作为创意的原材料。 然后你输入LOGO中的文字和需要包含的公司LOGO,点击生成,让LOGOJOY开始工作。,,一开始LOGOJOY会提供6个ai认为的最优选项给用户评估,事实上,这个列表是可以不断延长的,点击“make some more”就能生成更多的选项。至少在我生成了超过100个logo之后,这个按钮还是可以点击的。,,不难发现,LOGOJOY的工作主要是对既有素材(字体、图标、调色盘)的排列组合——“组合-罗列-评估-筛选”。你可以把这看成
一次没有人类参与的“头脑风暴”,这让你不再需要在设计师的身后“指点江山”了。,LOGOJOY在理念上属于现代广告行业中一类较为基础的“程序化创意”产品。
作为创意工作中最为工业化的一个行业,计算机对广告行业的渗透已经有多年历史。,“程序化创意”产品的出现,主要是为了结合“程序化投放(采购)”,在复杂多变的互联网环境下提高广告投放的效果。2016年,美国通过程序化购买的数字展示广告支出将达到221亿美元,占数字展示广告支出的67%,已经成为互联网广告采购的主流做法。在中国,这一市场也多年保持很高的增长率,预计在2017年将达到近300亿元的应用规模。,,《2016中国程序化采购广告市场年度综合报告》, 易观国际,近年来,也开始有有广告公司尝试将程序化的投放和创意“应用在互联网投放以外的营销场景中。英国广告公司M&C Saatchi曾经在伦敦为某咖啡品牌投放了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户外广告,这个广告媒体内嵌1000个不同的视觉、字体和其他创意素材,
它一边不断用算法对这些素材进行重组以形成新的广告内容,一边并通过摄像头收集和分析路过者对广告内容的反应。基于这些反馈,不断淘汰效果不理想的广告素材,让广告牌自动找到最吸引路人眼球的广告内容。,,万变不离其宗,计算机“替代”人类右脑工作的根本原理都是类似的,那就是通过高效率的“组合-罗列-评估-筛选”,在“随机”结果中得到那些有用的、更好的创意。,可以想见这在将来一定会引发很多争论:
什么是创意和艺术?人类会在创意、艺术工作中完全被计算机取代吗?,在《诗云》中,“神”仅仅完成了诗歌罗列的工作,他选择把筛选诗歌作品的工作交给后世的人类。,目前,不管“诗歌图灵测试”还是伦敦街头带摄像头的广告牌,
只有结合真实人类的反馈评价,机器才能真正完成“艺术创作”的过程。这甚至可能不是暂时的现象:如果把计算机生成创意的过程视作一个函数,那么人类在等号右边的位置是无法替代的——服务人类是创意生产的目标,
脱离了目标,任何创作都将没有意义。,除非,机器造成了艺术本身的消亡。,,《2016程序化创意行业指南》, 筷子科技,对于具体的艺术门类,这绝非没有可能。事实上,我们正生活在这样的现实中:在计算机普及以来,手写文字变得越来越少见,这直接导致了书法艺术在我们时代的的式微。在根本上说,我们能够欣赏书法艺术,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书写文字,这种创作经验让我们对书法家的技巧和灵感产生深层次的共鸣,能够同化对方的创作体验,成为自己的艺术体验。但是,如果机器让绝大部分人类从书法实践者的角色上退位,那么要想体验到这种共鸣和欣赏,也会变得越来越不可能。,美国评论家Waldo Frank曾经做出过这样的评论:“
艺术在付诸实践以前,不能够成为一种语言,于是也不能够成为一种体验。对于能够演奏乐器的人来说,机器仿制的音乐是有很丰富的含义的,因为他拥有的经验能够同化这种音乐。但是当机器仿制成为常规模式的时候……体验音乐的能力也就消失了。”,如果在未来,计算机消灭了一项创意或艺术,那一定
不是因为我们被剥夺了工作的能力,而是因为我们被剥夺了体验的能力。,当然,也不必特别悲观。今天,我们欣赏美妙书写的需要仍然旺盛,只是在很大程度上转向了字体设计、平面设计这些依靠计算机进行创作的新兴艺术领域。也许,
旧艺术的衰败,会换来新艺术的兴起。,在《诗云》中,“神”把整个太阳系瓦解为原子用来存储他创造的诗作,形成了一片直径一百亿公里、包含着全部可能的诗词的“星云”。“诗云”中光雾涌动,色彩斑斓,滚过长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