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法”——电影行业的贸易壁垒_沐鸣2农业
已有人阅读此文 -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普惠研究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摘
要:3月1日出台的“电影法”中规定:国产电影在影院放映时长占比要超过三分之二,这可以说是为了保护和促进国产电影发展的贸易壁垒。然而这一保护措施却未必能够拯救国产电影。,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以下简称“电影法”)正式实施,这意味着从起草开始历经十余年后,国内电影产业终于拥有了第一部法律(过去的都是管理条例)。如果将电影行业看做国际贸易市场,“电影法”的出台不难看出其保护主义倾向。,一、“电影法”中的主要看点,首先,简政放权,减少审批项目、降低准入门槛。取消电影制片单位审批、摄制电影片(单片)许可证审批等行政审批的项目等。打击“非法录音录像”(枪版盗版)行为,规范市场秩序。这是对于国产电影的利好政策,降低了国内制片方的成本和门槛,这本质上是在扩大国内市场供给端。,其次,公益性政策培育电影消费市场。这里的公益性政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电影下乡”,政府将出资补贴建立农村公益院线,培育农村市场;另一个方面是针对于青少年的公益性政策,支持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费观影,培育新一代的生活与消费习惯。目前韩国人均年观影4.22次,北美人均观影3.8部,中国只有人均1.3次,仍具有巨大的潜力。这本质上是在扩大国内市场的需求端。,,最后,国产电影在影院放映时长占比要超过三分之二。这是带来极大争议的一条,这可能意味着未来观众能在电影院看到的好莱坞大片会进一步减少。这一条规定可以看做是进口配额制的非关税壁垒。通过限定进口电影的数量来保护国产电影的市场和发展。,二、“电影法”的理论基础——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是国际贸易学中的重要理论。幼稚产业保护是指某国对自身发展尚未成熟的新兴产业实施的减少未来竞争的过渡性保护或扶持,最终带来成长与成熟。这种产业一般带有正向的外部性,并在现阶段存在发展困难的特点。电影行业涉及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具有巨大的外部性,国家出台法律保护和促进国内电影的发展也是在情理之中。,“电影法”规定,“境内法人、其他组织所摄制电影”在影院放映的年时长占比要超过三分之二。根据微影数据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我国2016年进口片场次3321万场,总票房191亿元;国产片场次4158万场,总票房265亿元,国产片以55.5%排片拿下了57.9%票房。如果按照法例的排片要求,很显然未来国产片的排片还会进一步上升。,三、“电影法”真的会促进竞争力的提升?,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核心是发展,而非保护。对幼稚产业保护的终点是解除保护,放任其自由竞争。而法律具有稳定性,其带来的保护具有长期性,它真的会促进国产电影的竞争力得到提高吗?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一方面是生存空间的扩大和新鲜血液的流入。首先,通过限定外国电影的影院排片时长,减少了国产电影面对外国电影的竞争,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国产电影整体的生存空间。其次,通过简政放权降低电影市场的准入门槛。利益的驱使和门槛的降低会吸引更多的新鲜血液进入国产电影市场带来活力。也许国产电影也可以借此去除几分同外国大片的票房竞争而带来的浮躁之气。这些有利于国产电影竞争力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电影法”保护的长期性,将会给国产电影创造一个“小温室”的环境。目前国产电影的实力也并非如此地“不成熟”,部分电影的特技也接近于好莱坞大片的水平。但好莱坞大片在其本土的文化市场中竞争力还是要明显优于中国国产电影,在国内保护下成功的国产电影,能否走向海外在开放竞争的环境中依然取得成功,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四、促进外厂合作,可能沦为“快乐的追随者”,“快乐的追随者”是指,在大家都有能力研发出来的技术中,技术领先的一方可以提供自己的核心竞争技术给竞争对手使用,从而避免竞争对手在这一方面过多的投入,从而保证自己的领先地位,使对手沦为“快乐的追随者”。,近年来不少中外合制的电影被搬上荧幕,随着对外国电影片场的限制,国外制片方会有更多理由选择和中国电影制片方合作。一方面打入中国市场不会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国际市场上施展拳脚。这种“有中国制片方参与的”电影,看似是国产电影实力的提升,其实也会带来一个问题:当中国制片厂选择与外国先进制片厂合作的时候,往往会因为比较优势的原因去做自己擅长的领域。而自己不擅长的、需要提高的领域则由外国制片厂填补空白,如此一来反而阻碍了自己弱项的成长。,五、刺激网络渠道观影的发展,线下影院可以限制外国电影排片的时间,但是互联网上则不然。虽然线下影院有着更好的观影体验,但是如果观众观看外国电影的需求无法在线下得到满足,则一定会转移到线上。,一方面,随着线上观影消费习惯的养成,也许将会带来总票房市场的下降(线上观影费用一般远低于影院费用)。有网友表示,如果国产电影的质量不尽人意,同时自己又无法看到自己想看的外国电影,自己宁可选择其他的娱乐方式也不愿去电影院凑合。,另一方面,当逼迫消费者在线上寻找资源的时候,同时也刺激了盗版市场的发展。勤劳而富有智慧的中国网民会开发各种新的途径来获取互联网上本该免费的资源,这或许反而是利益相关人不愿看到的。此外,随着线上观影习惯的养成,也许会激发对家庭影院出租新片等新型商业模式的发展,而可能出现的新商业模式又会对票房市场带来多大的冲击,我们无从得知。,六、保护并不代表提高,贸易保护的确会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某一行业的国内利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竞争力的提高。要提升国产电影的水平,必须要有对国产电影的引导,能够使其水平和质量跟上消费者日益提高的鉴赏水平。重视并扩大电影奖项的影响力,要更加注重电影的艺术性,而并非简单地把电影当做利用大IP和明星冲票房的商业工具。,除此之外,一定要留给消费者用脚投票的权利。当国产电影的票房成绩是因为消费者愿意把票投给自己,而不是因为“电影法”的保护时,国产电影才算是真正取得了进步和发展。,保护幼稚产业的终点是废除保护的壁垒,而国产电影发展的最后也必定是废除影院的限制,与国外大片同台竞争。那一天必将到来。,
要:3月1日出台的“电影法”中规定:国产电影在影院放映时长占比要超过三分之二,这可以说是为了保护和促进国产电影发展的贸易壁垒。然而这一保护措施却未必能够拯救国产电影。,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以下简称“电影法”)正式实施,这意味着从起草开始历经十余年后,国内电影产业终于拥有了第一部法律(过去的都是管理条例)。如果将电影行业看做国际贸易市场,“电影法”的出台不难看出其保护主义倾向。,一、“电影法”中的主要看点,首先,简政放权,减少审批项目、降低准入门槛。取消电影制片单位审批、摄制电影片(单片)许可证审批等行政审批的项目等。打击“非法录音录像”(枪版盗版)行为,规范市场秩序。这是对于国产电影的利好政策,降低了国内制片方的成本和门槛,这本质上是在扩大国内市场供给端。,其次,公益性政策培育电影消费市场。这里的公益性政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电影下乡”,政府将出资补贴建立农村公益院线,培育农村市场;另一个方面是针对于青少年的公益性政策,支持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费观影,培育新一代的生活与消费习惯。目前韩国人均年观影4.22次,北美人均观影3.8部,中国只有人均1.3次,仍具有巨大的潜力。这本质上是在扩大国内市场的需求端。,,最后,国产电影在影院放映时长占比要超过三分之二。这是带来极大争议的一条,这可能意味着未来观众能在电影院看到的好莱坞大片会进一步减少。这一条规定可以看做是进口配额制的非关税壁垒。通过限定进口电影的数量来保护国产电影的市场和发展。,二、“电影法”的理论基础——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是国际贸易学中的重要理论。幼稚产业保护是指某国对自身发展尚未成熟的新兴产业实施的减少未来竞争的过渡性保护或扶持,最终带来成长与成熟。这种产业一般带有正向的外部性,并在现阶段存在发展困难的特点。电影行业涉及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具有巨大的外部性,国家出台法律保护和促进国内电影的发展也是在情理之中。,“电影法”规定,“境内法人、其他组织所摄制电影”在影院放映的年时长占比要超过三分之二。根据微影数据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我国2016年进口片场次3321万场,总票房191亿元;国产片场次4158万场,总票房265亿元,国产片以55.5%排片拿下了57.9%票房。如果按照法例的排片要求,很显然未来国产片的排片还会进一步上升。,三、“电影法”真的会促进竞争力的提升?,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核心是发展,而非保护。对幼稚产业保护的终点是解除保护,放任其自由竞争。而法律具有稳定性,其带来的保护具有长期性,它真的会促进国产电影的竞争力得到提高吗?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一方面是生存空间的扩大和新鲜血液的流入。首先,通过限定外国电影的影院排片时长,减少了国产电影面对外国电影的竞争,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国产电影整体的生存空间。其次,通过简政放权降低电影市场的准入门槛。利益的驱使和门槛的降低会吸引更多的新鲜血液进入国产电影市场带来活力。也许国产电影也可以借此去除几分同外国大片的票房竞争而带来的浮躁之气。这些有利于国产电影竞争力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电影法”保护的长期性,将会给国产电影创造一个“小温室”的环境。目前国产电影的实力也并非如此地“不成熟”,部分电影的特技也接近于好莱坞大片的水平。但好莱坞大片在其本土的文化市场中竞争力还是要明显优于中国国产电影,在国内保护下成功的国产电影,能否走向海外在开放竞争的环境中依然取得成功,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四、促进外厂合作,可能沦为“快乐的追随者”,“快乐的追随者”是指,在大家都有能力研发出来的技术中,技术领先的一方可以提供自己的核心竞争技术给竞争对手使用,从而避免竞争对手在这一方面过多的投入,从而保证自己的领先地位,使对手沦为“快乐的追随者”。,近年来不少中外合制的电影被搬上荧幕,随着对外国电影片场的限制,国外制片方会有更多理由选择和中国电影制片方合作。一方面打入中国市场不会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国际市场上施展拳脚。这种“有中国制片方参与的”电影,看似是国产电影实力的提升,其实也会带来一个问题:当中国制片厂选择与外国先进制片厂合作的时候,往往会因为比较优势的原因去做自己擅长的领域。而自己不擅长的、需要提高的领域则由外国制片厂填补空白,如此一来反而阻碍了自己弱项的成长。,五、刺激网络渠道观影的发展,线下影院可以限制外国电影排片的时间,但是互联网上则不然。虽然线下影院有着更好的观影体验,但是如果观众观看外国电影的需求无法在线下得到满足,则一定会转移到线上。,一方面,随着线上观影消费习惯的养成,也许将会带来总票房市场的下降(线上观影费用一般远低于影院费用)。有网友表示,如果国产电影的质量不尽人意,同时自己又无法看到自己想看的外国电影,自己宁可选择其他的娱乐方式也不愿去电影院凑合。,另一方面,当逼迫消费者在线上寻找资源的时候,同时也刺激了盗版市场的发展。勤劳而富有智慧的中国网民会开发各种新的途径来获取互联网上本该免费的资源,这或许反而是利益相关人不愿看到的。此外,随着线上观影习惯的养成,也许会激发对家庭影院出租新片等新型商业模式的发展,而可能出现的新商业模式又会对票房市场带来多大的冲击,我们无从得知。,六、保护并不代表提高,贸易保护的确会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某一行业的国内利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竞争力的提高。要提升国产电影的水平,必须要有对国产电影的引导,能够使其水平和质量跟上消费者日益提高的鉴赏水平。重视并扩大电影奖项的影响力,要更加注重电影的艺术性,而并非简单地把电影当做利用大IP和明星冲票房的商业工具。,除此之外,一定要留给消费者用脚投票的权利。当国产电影的票房成绩是因为消费者愿意把票投给自己,而不是因为“电影法”的保护时,国产电影才算是真正取得了进步和发展。,保护幼稚产业的终点是废除保护的壁垒,而国产电影发展的最后也必定是废除影院的限制,与国外大片同台竞争。那一天必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