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存管的集体救赎:银行抢食、支付断臂、中
已有人阅读此文 - -

他接的第一单是个小平台,待收不到两千万。,他拿着资料满世界的找银行,大银行俯视回绝,“风险太高了,我们不做”。,当时已有徽商银行、恒丰银行等开展此业务,但选择的门槛依然很高。吴斌最终找到了门槛相对较低的一家银行,资料顺利递交,但苦等两个月,没有结果。,吴斌找门路,联络到银行业务员,对方委婉地告诉他,先往银行账户里存入两百万的保证金,再谈存管。,在传统银行面前,网贷平台就如摇尾乞怜的乞讨者,毫无地位——吴斌转过身,狠狠地将烟头扔在地上,不再回头。,僵持了两个月,直到网贷平台拿到一笔融资后,这单生意才得以顺利签约——尽管是一门不平等的交易,网贷平台也不得不妥协。,吴斌透露,对于利润微薄的平台而言,存管费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以某城商行为例:尽调一次需要5万元,技术对接一次性35万元,技术维护费每年7万元,加上管理费数十万,另外每笔业务都要收取通道交易费,粗算一年需要耗费上百万。,为了尽快扭亏,一些平台拿到银行的背书后,就开始融资或降息,“说到底,羊毛出在羊身上”。,唐伟是一家大平台的总监,有段时间他明显感觉到一些小的城商行开始扫楼了——双方有了冰释前嫌,携手同行的温暖气氛。
不料,2015年12月,某租宝这颗惊天大雷,成为了行业的转折点。,一切打回原点。原本一腔热情的小银行们,也变得谨小慎微,业内传闻银行将集体“封杀”网贷。
而就在此时,银监会等三部委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P2P机构银行存管不容商量。,行业风声鹤唳之时,监管再次收紧,网贷如陷深渊,彻底进入冰冻时代。,2016年春节,网贷行业在黑暗中开年。,他们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舆论和监管夹击,一场关于合规的分秒必争的跑道,已在每一个平台前面展开。
受到某租宝的波及,此时的银行,唯恐避之不及。,一些银行在资金存管业务方面基本停滞。北京商报报道称,民生银行也终止了与部分网贷平台的合作。
这让博金贷的邬磊颇为恼火:“仅仅是口头通知”。,2015年,博金贷作为民生银行第三批签约平台,在系统对接过程中,对方迟迟不与答复,而此时江西银行也伸来了橄榄枝,“我们想签约大银行,就把江西银行拒掉了,但万万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网贷平台四处跪求银行,换来的多是冷眼和冰颜。,直到第三方支付机构,出面打破了僵局——他们联合银行,推出“支付 运营 银行存管”模式,企图分一份羹。
这立马引发监管警觉。,8月银监会紧急叫停了“第三方联合存管”模式,并严禁P2P平台以“银行存管”为噱头的增信行为。,此前上线联合存管系统的平台有24家,这意味着面临整改。,其中恒丰银行完成上线的平台数最多,达14家。甚至有传闻称,恒丰银行将放弃P2P平台资金存管业务,已上线的平台将在3个月内清退。,随后是最严监管来袭,四部委联手出台P2P监管暂行办法,定下13条红线,而资金存管,再次成为硬性要求——他们给平台限时一年的整改周期,闯不过13条红线,就只有一个命运。,此时的网贷行业,已感觉呼吸困难,刚发现一条求生之道,就被封堵,监管步步紧逼,银行望而却步,支付中途退场。,网贷平台被银行冷冷地挡在了门外——任凭他们拼命拍打城门,银行岿然不动。,部分银行在瞻前顾后,他们对于送上门来的大量资金,有所期待,但又怕网贷风险将自己牵涉其中,他们往前走一步,又往后退两步。,大的银行在城楼上俯视。吴斌称,大银行门槛很高,“要不是国企,要不是上市,最差也要是知名风投入股”——他们只放势力雄厚的玩家进场。,而部分城商行,在行业趋于稳定后,又开始跃跃欲试。,邬磊转过头来重新找到江西银行,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达成了协议。,即便达成了合作,后面还有一场漫长的修炼和磨合。,但由于银行自身组织架构的原因,系统接入仍是头疼的事情,银行缺乏开发系统的能力,大多数交由第三方技术公司解决,整个开发测试,最短也需要3-6个月时间。,爱钱进CEO杨帆告诉一本财经,和华夏银行刚上线的第二天晚上12点,网站无法正常运行,他们连夜联络华夏北京分行的行长,紧急召开电话会议。,“系统对接后,平台的现金流每天都要同步给银行,当时我们的交易量非常大,而银行系统跑得太慢,导致交易积压,陷入崩溃”,杨帆称,技术部不得不连夜加班,一两周后系统才得以平稳运行。,基于用户体验和转化率,平台在对接银行时也变得束手束脚。有些平台早早和银行签约,但有意推迟上线时间,他们的想法是,“能拖一时是一时”。,截至2016年8月底,与银行签订直接存管协议的平台有130家,其中上线直接存管系统的平台仅39家。
这场不对等的合作,一直持续到2017年春节之后。,银监会放出重磅消息:最新的《存管指引》明确了银行不担责,这样一来彻底消除了银行此前的顾虑。,2017年春天,网贷老板们察觉到微妙的变化,他们发现自己不再是那个满世界求收留的“乙方”——银行正在满世界找他们。,存管银行由之前的二十几家增长为38家。特别是城商行之间,开始了夺食大战。,他们为了加快上线速度,与第三方支付开发的银行存管系统合作,目前市场上主要有3个系列:即信科技,懒猫联银以及信雅达。,第三方支付也终于在这场存管大战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没有资格成为存管方,但可以作为通道方——这是他们的断臂求生之术。,对于银行来说,三方支付手上有现成的商户,“银行会分一部分给第三方作为营销费用,后续还能收取支付通道费用”,一位银行业务员称,因此第三方支付颇为积极。,即使蛋糕小了,但好歹还能分食一口。,2016年《暂定办法》出台后,也就意味着,平台必须在2017年8月24日之前,跨过13条红线。,本来是一场合规的生死时速,最终却沦为抢食大战:银行争夺、第三方支付助力、中介搭线,所有的人,都试图啃上一口。,城商行打起了存管价格战。,厦门银行提出“存管费封顶”后,不少小银行,开始提出了“免存管费”,甚至在揽客时,公开承诺“帮平台绕过存管的各种硬性门槛”。,存管大战愈演愈烈,唐伟接到一则邀请,厦门国际银行将在深圳召开存管业务交流会,点开里面写着:先体验,后付费,资金存管系统上线一年后再交第一年的费用,无需等待。,

下一个故事,恐怕要发生在现金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