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时租赁模式这么重,就算火了也未必能挺住_沐
已有人阅读此文 - -
,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至少,前两年虚火过一阵。,现在,分时租赁突然又火了,像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各类与共享经济相关的概念一样,不知不觉间,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出现在了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等大城市的街头巷尾,火的不像样子。,前几天,一位疑似该领域的创业者对笔者说,我准备搞分时租赁项目,4000万融资已经基本敲定,不玩一线城市,就主攻二三线城市和百强县!,事实上,汽车分时租赁项目已遍布全球发达国家,其中独立的租赁公司通常使用外购的多种车型(B2C模式),包括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汽车,例如美国的Zipcar和澳大利亚Greensharecar;整车厂商则多使用自产的新能源汽车,例如戴姆勒旗下的Car2Go和宝马旗下的DriveNow。,国内市场方面,为体现产品的差异化和获得政府、整车厂的更大支持,现阶段主推的分时租赁车辆大多为新能源汽车。,据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用车行为潜在可替换需求约为10.3亿次(包含长短租、约租车和私人驾车),预估市场规模在6.4-6.5 万亿之间。如果分时租赁的市场份额为3%,那这个市场规模也是高达1800亿元以上,尽管着仅仅是潜在市场规模,但可以窥见整体市场的乐观度。,很多人认为,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很可能是城市交通的未来,能让整个城市停车、堵车问题得到缓解。有统计显示,目前一辆车一天约1.5个小时在行驶,其余的20小时至23个小时停在车位上,而分时租赁可以让一辆车在路上跑6个小时到9个小时,用车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同时也释放了更多停车资源。所以有人说,一辆分时租赁汽车可以替代8辆私家车!,而且,由于在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推广、缓解城区交通拥堵等多方面作用巨大,中央和各地政府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发展,如上海优先保障用于分时租赁的纯电动汽车额度需求,每年额度安排不少于4000辆。,这些先天的因素,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分时租赁爆发的基础。,事实上,目前进入这一领域的玩家简直是个大杂烩,除了一些相关企业延伸进入,更有航空公司、互联网企业跨界进入,这就有点值得玩味了!,其实,再火爆的投资也掩盖不了分时租赁时下难盈利的事实。分时租赁平台的前期投入与运营成本很高,系统性的盈利模式依然在探索中。,可以说,现阶段分时租赁行业最大的问题就在于难盈利,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目前国内大部分分时租赁企业均处于持续亏损阶段。,按照市场价格,建设一台交流充电桩的成本大约在3000-10000元不等,而安装一台直流充电桩则需要投入20万元左右,同时购买一辆新能源汽车最低需要10万元起。不计停车、电费等运营成本,分时租赁企业运营一辆新能源汽车前期需要支付30万元左右的费用。,除此之外,还需要修车救援人工成本、互联网软件开发成本、新能源汽车折旧成本等。可想而知,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前期投入的资金多庞大。,目前分时租赁的盈利模式相对单一,主要靠收取租车费用,以及少量的广告费等增值服务费和衍生服务费用。但如果依靠这些收入实现盈利是建立在网点数量与运营车辆达到较大规模的情况下实现的。,有人士指出,分时租赁属于一个新兴行业,还处于投资期。除了初期的投入,后续持续不断的投资进入也非常重要。不可否认,分时租赁平台正如大多数新兴行业一样,前期就是一个烧钱圈地的过程。,除了投资大、盈利难,分时租赁还面临着布点难、电动车牌照资源稀缺、电动汽车里程焦虑与充电难、使用率低等等诸多难题。,而在这一竞争过程中,各家企业除了比拼资本和实力,还要较量商业模式与运营模式的优劣、资源的合理配置、运营成本的控制等等一系列软实力。,所以说,分时租赁现在尚处于初级阶段,即使优惠政策不断推出也收效有限,离革命成功还远着呢。剩下的就不难预料了,起来一批,倒下一批,圈一批,骗一批,这个行业还能热闹一阵子,但能一直坚挺的、一直活着的恐怕没有几个。,当然了,对有时候有些人来讲,活着也未必有那么重要,什么赢家不赢家的,能挣快钱——也是一种王道啊!,